第九、推动进步的切入点我国存在的问题很多,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道德的、生态的,从哪儿入手,才能解开扣,这需要智慧与技巧,既能解决问题,又能稳定大局。
4.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均。十一五规划提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从1.3%增加到2%,提高0.7个百分点,实际提高了0.45个百分点,为1.7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尚不理想。
同时,我国大量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低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制造业整体素质不高。200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水平最高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平均工资为30146元,最低工资水平的农业平均工资为4919元,前者是后者的6.13倍。(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进入专题: 收入分配改革 。在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已成为制约普通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2010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而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分别超过50%和70%。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自1991年以来, GDP增长普遍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步伐的落后却在一片繁荣的经济指数之中稍显尴尬。从以上数据不难算出,城镇居民收入12年翻了3.26倍,而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仅翻了不足2.68倍。第二、社会主义真缔的感悟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建了60年社会主义的我国
以幸福为目标,就要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建设,物质文明、社会文明、道德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而不是单打一地抓经济,克服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倾向。从发展为目标,转向幸福为目标,这是理念的重大转折。第五、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幸福中国把民众幸福放第一,以所有社会成员幸福为目标,实现公平分配、民主政治、道德文明,就为建成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保证。幸福中国,既能为中国共产党所接受,也能为社会精英所支持,更为广大民众所拥护。
我们所有指导思想的精髓就是为民众谋幸福,幸福中国就是上述指导思想的凝练与体现。总之,幸福中国,是思想的一面旗,实践的一个纲,方法的一个扣。
在解决温饱的改革之初,发展笫一,是正确的。发展是手段,不是目标。中国起指导作用的思想是有的,这就是发展是硬道理,从中央到地方对发展都有着强烈的冲动,既是考核政绩的需要,又能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更有项目支配带来的种种利益。而要真正为民众谋幸福,必须有考量的目标、制度的保障、实现的路径。
第三、共产党立党宗旨的兑现为民众谋幸福是共产党的宗旨,经历了30年的革命、30年的斗争、30年的发展,到了兑现这个宗旨的时候了。建设幸福中国,就是找到了社会主义的真缔。于是,提出稳定压倒一切,强化控制,堵住了改革向社会政治领域的推进之路。第六、科学发展的实现路径什么是科学发展?能给民众带来幸福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就是好的发展。
不管中央如何调控,各级地方政府GDP增长目标加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以民众幸福为目标,安排经济发展。
这样,实际运行中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不了,并越趋严重,带来社会的不稳定。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目的、目标、宗旨,只能是、必须是为民众谋幸福。
第四、以人为本的价值实现什么是以人为本?人的本质、本性就是追求幸福,实现物质、情感、精神的幸福。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如何发展、怎么分配?这就是发展为谁的问题。实践证明,GDP增长并没有带来人们幸福感的相应提高。第八、统领发展的总纲领经济为中心,发展放首位,带来的是经济的单项独进。中国必须启动新的改革,有成为共识的理念是前提,而这恰怡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分歧所在。在发展第一、饼先做大的思想指导下,出现了环境破坏、腐败泛滥,分配不公、贫富拉大,民生严重、社会不满的种种问题。
以改善政府行为为起点,进而改善社会行为,再改善民众行为。凡是被实践证明不符合民众幸福的理念、原则、主张就得与时俱进,不能奉为必须坚持的教条。
以幸福中国为目标,符合世界现代化建设的新潮流。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提法只是口号,没有真正起指导实践的作用。
幸福中国成为中国发展与改革的新目标与新旗帜。以民众幸福为原则,实行公平分配,就是实现了科学发展。
不用为他们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如何解释他们的思想犯愁了,凡是符合民众幸福的理念、原则、主张都是建设幸福中国的宝贵思想财富。尽管中央先后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但同时强调发展第一不动摇,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这些指导思想跨越了三个世纪、近二百年,经历的时代与历史有很大区别,他们之间存在矛盾,即使其中的某个指导思想也存在不同的解释。第七、指导改革的新旗帜启动新改革、推行新改革,需要一面正义、神圣的旗帜,需要社会共识的支持,才能集聚力量、冲破阻力、克服困难、开拓创新。
这就决定了必须从民众幸福的目标出发来安排发展,进行分配。从民众幸福入手,先改善民生,再解决社会、政治参与,再提升社会道德文明。
以幸福中国为目标,就可统领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第二、社会主义真缔的感悟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建了60年社会主义的我国。
第九、推动进步的切入点我国存在的问题很多,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道德的、生态的,从哪儿入手,才能解开扣,这需要智慧与技巧,既能解决问题,又能稳定大局。道理很简单,大家幸福了,社会就和谐了。
当今中国面临的最大困惑,是指导思想太多。全世界开始了以国民幸福指数代替GDP作为发展衡量目标的探索。来源: 经济观察网 进入 徐景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幸福观 。今天我们真正感悟,幸福是人的终极目的,让所有社会成员幸福是社会的终极目标,社会主义就是以所有社会成员幸福为目标的社会主张和社会模式
可以说,在当前中国财税和各种政府部门收费,当然也应该包括卖地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攀高的客观事实中,政府有针对性地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让利,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必要政策,就中央政府十二五庞大的改善民生计划,政府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把改善民生的主要责任推给企业。我想,在这里,重要的是看决策者如何以轻重缓急来安排财政支出,就好比一个家庭,多赚多化、少赚少化,再穷也不可能为了住房装修而把吃饭的钱先省了。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温家宝总理就直接指出了这个可能引发中国经济危机和决定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关键问题,温家宝强调: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当然完全有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没有看到不等于没有。
此项补贴,目前已是上海市本级财政的支出项目里,仅次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的第二大项,其在年度财政支出里的比重,近几年均在8%以上,且仍在继续增加。这个补贴额仅仅4年就翻了一番——2007年为49.81亿元。